自2025年以来,在全球包装行业绿色转型和国际贸易政策调整的双重推动下,中国的镀锡板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400亿元,同比增长12.0%,成为金属包装领域的核心增长动力。在包装转型期,这种传统材料正在重塑行业格局,利用政策红利、环境优势和技术突破。
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为镀锡板出口注入了强劲的动力。美国最近取消了对中国镀锡板的0.5%的反倾销税;再加上中国13%的出口退税政策,国内镀锡板出口到美国的综合成本比塑料包装低22%,显著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。尽管印尼仍然维持6.1%到7.4%的关税壁垒,但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持续上升。2024年,中国的镀锡板出口量达到85万吨,同比增长8.9%,其中对东南亚的出口占总量的42%。与此同时,在欧盟PPWR法规正式实施后,塑料包装的成本激增了40%。相比之下,镀锡板的回收率高达96%,成为唯一的免税类别,成功规避了碳关税风险,并进一步打开了高端市场的渠道。
环保合规已成为马口铁替代塑料的核心竞争力。作为一种100%可回收的材料,马口铁在回收过程中无需复杂分类,可以直接熔化回收而不产生有害废物,完全符合全球“双碳”目标以及中国《金属包装行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》的要求。这一优势在食品包装领域尤为突出。到2024年,食品级马口铁占整体市场的65%。预计到2025年,其市场规模将超过850亿元,同比增长13.3%,在罐头食品和奶粉等高端包装场景中实现大规模替代塑料。
技术突破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国内企业已实现无铬钝化技术的大规模生产;其产品获得了FDA认证,盐雾耐腐蚀测试超过1000小时,抗锈性能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。在核心工艺领域,自主研发的MSA高速镀锡工艺打破了美国企业的技术垄断,实现了国产替代,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,有效解决了全球锡资源短缺带来的成本压力。首钢京唐甚至在0.6mm超厚镀锡板的生产技术上取得了成功突破,克服了焊接精度和张力控制的挑战,将其应用场景从包装扩展到汽车零部件和工业电子等高端领域。
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看,行业的集中度持续提高。宝钢、鞍钢和马钢等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%。其中,宝钢在2024年的产量达到120万吨,占全国总量的近30%。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加速,东部和南部的传统核心区域与中西部的新兴市场形成了互补格局,促进了行业的平衡发展。行业专家指出,在政策、环保和技术的支持下,镀锡板行业正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量提升”,预计未来将在更多工业领域实现实质性升级突破。